《宇宙方舟2020之火龙眼》评论档案 / by TanBo

「Space Ark 2020_Day 1381」REVIEWS

 

演员|主创|剧组

感悟与追忆

 

“这种声音就好像当年玻璃炸板了,轰呜声撕心裂肺,相当震撼。再现当年切割线,又听昔日炸板声。”(回顾演出最后的鼓声)

——刘坤荣:前浮法玻璃厂老工人

昨晚我看最后那段玻璃厂视频的时候突然有点激动。

突然就有一种时代一去不复返的感动。

一间工厂,一群人,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

再艰难也有克服的办法,再辉煌也有落幕的时候。虽然都说英雄不提当年勇,但如果我们的身后是一片漆黑,向前追光的力量该有多仓皇呢?

——黑豆妈妈:前赤湾图书馆管理员

昨天在集体唱“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的时候,眼眶突然湿润了,唱出了国歌气势,也感受到了那份时空的碰撞……


感恩遇见这样的剧组,这样的一群人,做着这样的一件事,即使是一件很伟大的小事,也足以为生命到此留下一句“巨龙巨龙你擦亮眼,永永远远的擦亮眼”……

——孔煦然:艺术疗愈师

昨晚在后面昏暗的“车间”里候场的时候,我穿梭在每一个石柱之间,抚摸着石柱上斑驳的痕迹,眼前仿佛出现了当年玻璃厂工人忙碌的身影,他们为着蛇口为着深圳贡献了他们热血的青春,蛇口才成为今天特别的一个存在。

它代表着变革,代表着勇气,代表着奉献。它虽小,却像一部史诗,歌咏着一个伟大的时代!

而我在蛇口也已20余年,当我渐渐老迈,亦或离去时,是否也可以满怀深情毫无遗憾地说:蛇口,我在过!

——钱连会:青芒果桑巴鼓队成员

《2020宇宙方舟之火龙眼》演出结束了,但故事还在继续。你觉得未来会更好吗?飞船就要发射去往另一个平行宇宙,你会走吗?

蛇口戏剧节是一个奇迹。每个人都在实现,在创造,无论在戏里还是生活中,我都在他们身上看到非常清晰的主体性。他们不被动不等待不从外界索取不自证,他们只向着自己的热爱努力。古稀之年的老人在学演戏学吉他学钢琴学直播,年轻的剧组团队大哭一场继续通宵工作……他们的能量似乎没有尽头,他们的世界似乎没有边界。羡慕他们活在自己的光里,那光创造了奇迹。

——Coco:青芒果桑巴鼓队成员

看了好多戏,

演了很多戏。

都不及人生这一场戏来得Drama~

所有的经历都是来丰富你的人生厚度!

坦然面对 活在当下

只有自己才能让自己发光

只有自己才能为自己负责

只有自己才能为自己创造

这是一种勇气,

而非其他什么。

2023.11.05

不破不立

                  

 ——小王子:青芒果桑巴鼓队成员

感恩导演让我们在实景中重温了这个工业遗存的前世今生,非常开心能够有机会见证”那条辉煌的火龙”的涅槃与重生,并以华夏古老的非遗古乐之声为新时代巨龙的崛起送上心的祝福!可以参与到这么具有时空寓意的创意戏剧当中感觉很荣幸。

——Allison: 灵升悦音古乐音疗团成员

在场观众看戏,仿佛才是登上末日宇宙飞船的实验品。

我们为什么在这里,我们在这里干什么,我们到哪里去?

谁在控制我们?谁在控制我们不能离开?谁在控制我们到来?谁是宇宙控制中心?

大家因为爱,因为虹姐,因为导演,因为蛇口,因为喜欢的演员,因为要看自己参与的作品完结被困在蛇口价值工厂,等待飞船继续起飞。

心甘情愿,甘之如饴,都是真爱。

这个奇怪的,动荡的,模糊的夜晚,映衬着火龙眼的剧情。构成了番外与篇章,凸显出这个戏挺好看的,珍惜这段缘。

——制作助理:熊仔

上次正好也是第一次看到实景线下的演示效果,我和在深圳的朋友都非常兴奋。因为我也不知道具体的走向,觉得开始的感觉很神秘很吸引人的。

观众一直跟着节奏在走,中途有些观众觉得累会坐下来休息会儿,但是一会儿又会想扑上去看看剧情的推动,背景配音还有舞台设置我觉得很有感觉!

演员无时无刻都在表演,小狗狗也没有乱跑……最后的桑巴鼓队出来的时候我觉得好魔幻!

从屏幕到线性的剧情,到非线性的互动,我觉得会比去看深圳历史展这种更吸引观众,蛇口故事和宇宙飞船互相穿越。会让我联想我生活的一些碎片,也在和宇宙的某些无法解释的东西融合。

——三维制作:陈景泰

《宇宙方舟2020之火龙眼》剧场从艺术媒介上进行大胆的跨界:行为、影像、表演、戏剧、装置、机器人、数字人等多媒体混搭,整个非线剧情像时光机器一样穿越时空:过去、现在、将来。


作品再现了计划经济国有企业向市场经济过渡转型时期的底层人文的悲情与温情,又对当下人的生存现状和介入社会大环境的生态颇为关切,如气候变暖、瘟疫、贫困、物价上涨、精神疾病、战争等世间百态,预设未来可能面临的危机的焦虑,试图以化解危机的宇宙方舟作为人类使命。另外在剧场中贯穿了终极而积极的价值观:面对危机的乐观、善良、幽默、禅修的境界,剧情表演生动、鲜活,又不失剧场的仪式感。


艺术家、导演、设计师在当代需要选择直指人心最困惑或新的感觉表达,而不是提出不痛不痒的问题。“2023宇宙方舟之火龙眼”多媒体实验剧场就试图这样去做。

—— 张海涛:未来艺术策展人,《悲欣交集——宇宙方舟2020的微缩景观》


观众|业内|媒体

反馈与评论

我,沉浸式幸运观众:看哭

我朋友,眺望式观众:罚站

——不知名的观众在小红书上留言


调查员相比于其他观众而言是幸运的,因为他们变成了演出的一部分。而相比于其他调查员大多在回顾方舟居民的经历而言,9号也是幸运的。只是在9号的视角里,自己更像是一个在末日方舟里以为有独立智慧,但终究被规则推动着前进的存在。

如果赛博永生真的实现了,如果火龙真的救出了众生,那方舟上被困住的或许是以为是调查员的自己吧。

——比亚:一楼参与者观众

看完了之后我被震撼和感动到了,第一次见到用多媒体的方式呈现了玻璃厂的沉浸式的故事。从入场听到玻璃厂的声音,见到退休员工真实的演绎。遇见当初设计玻璃巨龙的工程师,与观看的所有人再一次见证从前的老照片。一起唱起的巨龙的眼睛,方舟坠毁倒计时,伴随着鼓队热闹离场时那一句:你还会走吗?

作为观众的我,感觉像从回了几十年前的玻璃厂。在这次演绎中,跟随着剧目,感受着科技的发展,看着时代的变迁,再次亲踏回到旧址。回头猛过来一想,才发现原来还有人在歌颂着一些被遗忘的故事,一些默默无闻的勇者,一些敢为人先的创新。

这些曾经的人,事,物,现在看起来看起来多么的平凡,如没有他们曾经坚持的平凡和开创的不平凡,今日何以会牵动我们心中的感想?这不禁让我陷入了思考,前人的披荆斩棘,后人的我们又该如何感恩?

所以,剧目结束时,我回眸一看,灯光如时光般流逝,方舟上的人工智能独自在传唱着故事,我眼眶红了,并深深鞠了一躬,说出了一句,谢谢。

朋友们,有机会,大可以去听一次玻璃的声音;有机会,大可以去看一次巨龙的咆哮;有机会,大可以去踏一次辉煌的旧址。

也许,日常没有很特别,但绝对非同凡响。

——庄仁豪:戏剧导演、编剧

#古怪的温柔 钢铁的暖流


去年蛇口戏剧节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一部《某天我们一起走》

一群“深二代”在《外来妹》故事的背景地电子厂

演出了父母们的昨天、也就是“我们从哪里来”

它让人看到了这座最年轻的都市居然也有着底蕴深厚

惊喜的是今年竟看到了“现在你还想走吗”的互文

——一部《火龙眼》

选择了特区少有的“铁锈地带”——原浮法玻璃厂

也就注定了这部献给这座城市的情书不再温情脉脉

个体和群体命运嵌套交织、现实主义叙事的底层逻辑

被套上了世界末日、宇宙飞船的狂想外壳

与车间的赛博朋克气质完全不违和

动员了几乎一切可以动员的在地力量

以至于最后的“群戏”成了2023蛇口版的“钢铁洪流进行曲”

但最让观者事先想象不到却又无比合理的

是具体打开方式竟是如此“残酷”

也让“火龙眼”超越了歌颂的俗套、真正地“永永远远地擦亮眼”

大胆地从曾工作在这里的逝者打开

继而直面不同主角一场又一场的失去:

曾令众人羡慕却被停产的岗位、相依为命的伴侣动物

不同肤色的“来了就是深圳人”,那战火纷飞或洪水肆虐的故园

小到睡眠、内心安宁等“不是病、要人命”……

将已被撕裂的美好给人看

注入心底却是爱过知情重、醉过知酒浓的温柔

不失为“哀而不伤”的高级

直到后来了解到导演、剧构炭叹的背景

这位多媒体艺术家和高校教师

曾在比利时度过了最重要的深造岁月

那里有人文漫画先驱埃尔热

笔下的丁丁那样纵然万丈深渊、依然义无反顾的乐观地拥抱世界

还有眼下欧洲作者电影中几乎是唯一另类的达内兄弟

摄影机永远对准铁锈地带和非成功者、甚至让半秃的后脑勺都能成影帝……

一切都对上了

——黄哲:资深媒体人&跨文化比较观察者

透过方舱般的场景设计,挖掘超越国籍、文化、语言、年龄、性别、阶层、生死个体的经验与记忆。

我觉得特别有心的是从死去的工人开始探索蛇口价值工厂的玻璃制造史与城市国家发展的扣连,邀请乌克兰舞者单簧管演奏者谈战争,斯里兰卡的气候变迁与内战。

——陈智廷:香港都会大学文化研究助理教授

在Space Ark项目中,导演设计了双线,“坑上”和“坑下”的观众体验是完全不一样的。坑下的参与者可以身临其境地进入剧本内容,坑上的观众则以他者视角参与其中。

作品探讨了很多有意义的主题,例如城市变迁、生态环境、家庭关系、人与宠物等,还加入了我们较为陌生且害怕直面的主题——战争及生命信仰。导演根据剧情的发展有意安排了主题探讨的顺序,每个在场者都可以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与之链接。

导演以一系列问题终结了飞船的航行,“你们还想起飞吗?” 最后的这个问题颇具人文关怀。实际上,我感觉不论是坑下的调查员,还是坑上的观众,只要我们对地球还怀有感情,怀有信念,就没有人愿意离开。

——杜敏姬:英国伯明翰大学历史系博士

于我而言,这种观演体验是疲惫又有趣的。表演者在真挚地演绎自己的故事,充当类似NPC职能的观众在一楼观看,二楼的观众和摄像机则在观看他们,而好奇心驱使我观察他们所有人。将自己带入他们各自的视角,所获得的对于经验的想象完全不同。这也是为什么在演出结束的反馈中,一楼的观众对于剧情的情感投入会更多,而二楼的观众却会错过许多表演的细节。

演出介绍时长是19:30到21:00,但实际却不止。这是否是排练不充分的bug呢?炭叹导演则表示,他们主创团队也想过按照时间的限制“掐掉”表演者过多的自由发挥,但最后还是决定尊重他们的表演。演出过程中的一些意外是自然发生的,那就让它顺势发展。所以,我们最后看到的是演员们更加“在场”的动人演绎。表演者的背后,是千千万万个平凡人在深圳拼搏和建设的故事。他们的生活和经历似乎并不耀眼,但也足以造就宇宙方舟外绚丽的星河。

——吴颖华:英国威尔士三一圣大卫大学艺术与设计专业博士

和“I人剧目”的创作者在创作时处心积虑地打磨一个属于私人情感的审美意趣不一样,在“E人剧目”的创作过程中,艺术家的主要精力都在扮演一个沟通、协调和引导者的角色。


围绕蛇口历史的起伏变迁和多元社区主体的关系创作的《宇宙方舟2020之火龙之眼》是一个例子,一名曾旅居价值工厂并见证了蛇口社群自组织发展的观众在观看了该剧作呈现后说道:“将一个贫富差距和观念撕裂的社会凝聚在一起,对话和协作,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无所不在的妥协和忍耐,是有意义的。因为这种耐心、妥协、忍耐和多元,既是现实和未来极端需要的,也在严重考验着每个人的心智和意志。”


——三木:艺术家,《E人剧目在新空间演艺孵化的项目中会越来越普遍吗?》

我在观众席俯瞰着我自己,一滴泪落下来,可是正在这时候,它飞起来,它燃烧起来。远古的声音响起来,宇宙深处的呼唤声响起来了。

最后离开的时候,我对自己说,我会记得你——火龙眼。

——王俊晓-应用戏剧工作者

传统的舞台艺术,时间和空间都是一维的,无法运用蒙太奇技术。而多个平行舞台便可以打破这种一维局限,同样实现将不同的场景进行“剪辑”。这种在各个平行舞台间的“剪辑”可以称作“空间蒙太奇”。

而且,“空间蒙太奇”比起影视(时间)蒙太奇有着更为丰富的表现力。影视中,很难将两个不同的场景长时间叠合到一个画面中,而空间蒙太奇很容易将两个或以上的场景同时“点亮”,有着极为丰富的表现手法。

影视蒙太奇的“剪辑权”完全归导演和剪辑,观众只能被动接受。而空间蒙太奇的剪辑权是可以由导演与现场观众共同“分享”的。导演既可以通过轮番点亮和关闭舞台,来明确行使自己的“积极剪辑权”,也可以用另一种方式行使“消极剪辑权”,把剪辑权让渡一部分给观众——将多个舞台自然呈现,让观众自己决定将注意力在各舞台间进行分配,“自由剪辑”。让观众有更多的参与权(不仅是参与感),是完全符合戏剧发展的趋势和方向的。因此,这将是舞台艺术和蒙太奇艺术的极有价值的探索和创新。

比较正式的学术的说法,可以是:利用多维平行舞台,由导演与观众共同实现的“空间蒙太奇”。简称“舞台蒙太奇”。《宇宙方舟2020之火龙眼》就是这种“舞台蒙太奇”的开山之作。

——陈学军,资深媒体人,蛇口建设亲历者

Source: https://mp.weixin.qq.com/s/UDGBMVyTlnisUn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