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涛︱悲欣交集——宇宙方舟2020的微缩景观 / by TanBo

文︱张海涛


关键词:悲情、温情、危机、使命、乐观、善良、绝望、死亡、幽默、永生

《宇宙方舟2020之火龙眼》剧场从艺术媒介上进行大胆的跨界:行为、影像、表演、戏剧、装置、机器人、数字人等多媒体混搭,整个非线剧情像时光机器一样穿越时空:过去、现在、将来。

作品再现了计划经济国有企业向市场经济过渡转型时期的底层人文的悲情与温情,又对当下人的生存现状和介入社会大环境的生态颇为关切,如气候变暖、瘟疫、贫困、物价上涨、精神疾病、战争等世间百态,预设未来可能面临的危机的焦虑,试图以化解危机的宇宙方舟作为人类使命。另外在剧场中贯穿了终极而积极的价值观:面对危机的乐观、善良、幽默、禅修的境界,剧情表演生动、鲜活,又不失剧场的仪式感。

艺术家、导演、设计师在当代需要表达不同于常人、不同于其他时代的文化针对性,因为我们面对社会与自然时感觉很多,需要选择直指人心最困惑或新的感觉表达,而不是提出不痛不痒的问题。《宇宙方舟2020之火龙眼》多媒体实验剧场就试图这样去做。

演出现场照片

2013年深港建筑双年展以来,一个旧玻璃厂厂房被改造成全方位的场域:价值工厂。而炭叹在蛇口戏剧节在地创作的这个当代剧场就占据了这里最大的一个空间——机械大厅。利用建筑的天然结构,表演打破了传统台上台下的被动观看方式——剧场叙事与观众的“游戏式”互动,让志愿者、观众的参与成为了作品的一部分,充满了多种不确定的可能性。

作品亮点除了自然人参与表演,还增加了数字人与机器人演员,运用智能化实时动捕的数字人,将观者与原厂的“工人”身心合一,唤起了改革开放初期企业的在地文化的记忆。而机器人成为了全场的控场导游、报幕员或游戏规则的提示者,这使得作品打破了单一人类介入社会的时代,提示人机合一的矛盾共生的时代的到来。

90年代初,深圳作为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前沿阵地,前沿的国有合资企业虽然在一个时期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然而这样的制度不再适应巿场经济竞争的需求,必然裹挟着时代转型,下岗转型、职业技能的更新,残酷的牺牲了大部分底层个体利益,也会消损集体主义时代所产生的温情和记忆,这些底层阶层那时必然百感交集,被动转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身心问题:如绝望、失落、抑郁等等。

演出中使用的智能导览机器人

演员/原广东浮法玻璃厂工人:刘坤荣

演员/艺术疗愈师:孔煦然


剧组集合多个民间社群团体,涉及近百人协作,展演现场节奏环环相扣,大家众人拾柴都不计回报的积极参与、支持学术性的公益剧场,让人很是感动。从导演、制作人、未来艺术策划、数字人、舞美、声音、人工智能、演员、技术、平面设计等团队都很辛苦和敬业。表演者多以深圳本地的志愿者为主,然而他们在短短的时间经过导演强化培训成为了一个个具有专业精神的艺人,在作品中起到了不可获缺的重要性,让作品的节奏感衔接的很到位,值得肯定。

总体作品将叙事性与非叙事线索结合,不是像传统戏剧一样通过贯穿的故事情节与视觉呈现表达感受,而是通过不同散点式场景叙事,构造了一个微缩的小时代景观:有对未来宏大而理性的概念虚设,又有微观个体鲜活而真实的生存状态的呈现与表达。

剧场运用灯光和影像将空间分隔为序厅、主场区、尾场:在“宇宙控制中心”的动画形象及机器人的引导下,把观者静静地带入一个神秘而好奇的多模块空间(主场域)。大部分观众可由上而下俯视观看,而部分“幸运观众”可平视参与其中,空间体量大,运用灯带、影像链接而互不孤立呈现,多模块的底层薄膜材料与水泥混凝土的工业风形成混搭和强烈对比,体现了底层人文生存状态与集体主义工业景观、未来科幻生态的强烈反差。


作品里的十个小模块场域里的表演者分别为一位已故原厂工人的数字人形象、一位真实的原厂工人、在地三口之家、玩cosplay的中医、贫困的奶奶与富有的孙女、相依为命的狗与单身女人、斯里兰卡的记者、乌克兰音乐家和舞者、做声音疗愈的禅修者,还有一个留给观众来填充的房间。所有角色组合成一个人类和后人类的群像,演绎着过去、现在与未来的生态与伦理的社会百态。

剧场结构从机器人的引导序幕到多个模块的去中心化表演,呈现了一个具有多个时空混合的时代景观。作品除了揭示社会真实的一面,以歌词“巨龙巨龙你擦亮眼,永永远远地擦亮眼”警示当下,也激励我们以乐观、幽默与游戏化的精神面对未来。

面对永恒的主题——“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未来到哪里去”,不同时代的艺术家与导演的表达都有所不同。作品收尾阶段以影像点睛式结尾道明我们与火龙、方舟的关系,最后又以萨满鼓团、桑巴鼓队震撼人心的游街式的“狂欢”带领大家收场,带有宗教式的神秘与祈祷的力量。

尾声:桑巴鼓队带演员和观众狂欢

 

艺术在不断的通过新媒介预设未来,对现实做出有效的反思与决策,从而警示当代。对于未来的个体,需要反思未来人文主义、自然主义、科学主义的利弊矛盾与共识。2021年是元宇宙元年,今年又是人工智能年,可以看出我们已经进入“科学世”或“后科学世”。如今,马斯克、奥特曼、扎克伯格等巨头都试图以科技主导改变人类世界的自然宿命和人类世所带来的生态危机。怎样通过科技的方舟拯救人类可能面临的危局,既需要悲观的居安思危的心态,又要有乐观的乌托邦的态度去面对未来。

世界危局与衰落,企业方舟的历史使命,与宇宙方舟的重启一样,有着极其相似的命运。如何通过宇宙与元宇宙实现人类的永生?我们人类需要自律与创新,才能避免对地球家园的进一步地走向毁灭;未来可能需要人类与人工智能的合力、与超人本的力量合力协作,方能完成“方舟的使命”。

策展人张海涛在演出现场(右三),摄影:M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