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物之歌

演出使用的“乐器”大合照

 
 

类型:声音/肢体剧场

编导:炭叹

制作人:龙淼渊

服装设计:杨熠茗

演出执行:YY,Penny

时间:2020年9月5日15:00-15:20

地点:深圳华侨城创意文化园(OCT-Loft) C2

时长:15分钟

材料:各种回收的垃圾

表演者:屈虹、田雨、龚婷、杨熳婷、许晓瑜、易楠、秦添、邱伟城、黄荣祺、夏保林、炭叹。

*表演于2020 OCT-LOFT公共艺术展“余物新秩序”开幕式

展览海报

 

在通常的余物改造艺术中,人们往往关注物的形态,有多少作品是表现物的声音的呢?

声音是频率和波,是人们跟宇宙共振的最直接的途径。这个表演邀请观众一起来聆听、感受、甚至演奏这些余物的声音——这也是给它们赋予新生的仪式。

余物乐器

演奏的乐器改造自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材料:易拉罐、宝特瓶、塑料盒、铝罐、玻璃瓶、塑料软管、金属、纸盒、废弃纽扣……

 

余物服装

艺术家炭叹的演出服装由服装设计师杨熠茗精心设计,也是由征集的余物制作而成:

包括各式塑料袋、塑料泡泡膜、产品包装袋等。

 

声音绘画

Sound Painting

这场给余物赋予新生的仪式是由一个集体即兴的“ Soundpainting(声绘)”工作坊来实现的。

 “Soundpainting”是欧美音乐学院里常用的一种集体即兴创作技巧:指挥或作曲家用一套规定好的肢体语言和手势指挥一群参与者(可以是音乐人、舞者、甚至影像艺术家,也可以是没有任何艺术技巧的公众)来进行实时的即兴“作曲”。只要参与者记住什么手势和动作代表什么指令,在指挥下发出相应的声音。由于每个人代表了一个固定的“音符”,多人的合奏就会形成一个协奏曲的效果。

面向公众征集来的十位表演者全部为非职业演员,年龄跨度从五岁到五十多岁。大家集体共创,在游戏般的工作坊中就排出了一个短剧。

演奏余物、穿戴余物、一起让余物新生——人人都可以是环保者和艺术家。

 

演员感想

肢体表达余物形态,用声音净化心灵。 —— 夏保林

半即兴的演出,与熟悉数次的陌生人,使用不是“乐器”的乐器,演奏出了当代社会的原始之声。——田宇

第一次听到这个主题是有点懵的,不知道如何用生活中的用品创造音乐。 在创作过程中,慢慢的碰撞出惊喜,释放自己的情绪,融入进去 加入自己的想法 在表演的时候 其实听不见外界的声音了 全身心沉浸在炭叹老师和大家共同构建出的自然之声、余物之歌中。 ——易楠

参与这次艺术展对于自己也是一次突破,认识了一群不同年龄不同行业不同背景的人,为一个共同目标迅速磨合,在走近却不曾走进的艺术世界里短暂路过。——秦添

一群来自各行各业的陌生人有着共同的默契,大概是喜爱艺术的人都有一颗细腻的心灵,其中有位表演者是个小朋友很可爱和我们一起在后台咿咿呀呀的打着节拍,对此类表演居然也感到非常适应,惊叹小孩子的学习能力和领悟力。这场表演同时也让自己会逐渐注意对塑料减少使用,多用环保袋。——龚婷

偶然参与到余物之歌,跟大家一起为这个表演在讨论、磨合,感觉舞台和表演其实也并不遥远。感谢过程中的指导,也是一次很值得纪念的体验。——黄荣祺

一次难忘的体验~和一群热爱艺术的可爱人们一起进行了一趟美妙的声音之旅,抛开固有的概念,带来对余物的新思考,特别棒。——许晓瑜

我觉得那些垃圾做乐器很棒,废物利用,然后用它们上台表演的感觉很好…… ——杨熳婷

非常喜欢艺术家营造的友善、包含、创意氛围,体会到“新秩序”可以把“余物”变宝贝,也见证“高手在民间” ——屈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