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mexport1591244405914.jpg

武汉封城日记


类型:装置、影像

创作年代:2020


媒体报道与参展:

  • 2020年3月 IATC香港国际演艺评论家协会网站刊登炭叹的文章《封城四十三天:五种情绪小记》;

  • 2020年4月 “ONTOArt/巨石之下公益艺术展”展出日记与视频,移动的头脑博物馆, 上海;

  • 2020年4月 德国Misplaced Women?项目网站刊登炭叹的文章“Misplaced self in a misplaced city”;

  • 2020年4月 BACF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BCAF青年100项目刊登炭叹专访;

  • 2020年5月 比利时BRUZZ周刊刊登炭叹专访“An inside look at the Wuhan lockdown”;

  • 2020年6月 比利时根特大学表演与媒介研究中心通讯介绍炭叹的日记和相关文章;

  • 2020年6月 墨西哥线上项目Spaces of inner confinement刊登炭叹专访;

  • 2020年12月 加拿大Critical Stages学报刊登“Misplaced self in a misplaced city”;

  • 2021年1月 美国Feminist Media Histories学报刊登Zhang Zhen,Jiang Jiehong, Ellen Y. Chang的文章Life in-between Screens: “The World, Two Meters Away” ,提到炭叹的日记

  • 2021年3月 “言语之外-艺术与疗愈艺术展”展出日记的空间装置,武汉美术馆,武汉

 

 

 

这是炭叹于2020年1月23日至3月28日之间,在封城中的武汉写下的66天的日记。从封城第一天开始,到武汉的对外通道开启之日结束。

每天12点前,炭叹把日记发在微信朋友圈里,并配上一张图。这张图是她每天在家里的同一扇窗前拍下的照片,照片中的湖对面的建筑群——是处于此次疫情中心之一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谨以此纪录这段不会磨灭的时光,以及为逝者哀悼。

 

日记组成部分:66天的窗口影像

作者阐述: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袭击了武汉,袭击了中国,袭击了世界。 每个人都经历了一场劫难——身体上以及精神上。

身为一个经常漂泊异乡和异国的武汉人,我在疫情期间有些意外地被困在了武汉。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我目睹了生我养我的城市的从哀嚎遍地到重见天日。作为一个“百无一用”的艺术家 ,我很想做点什么,但是疫情期间的紧张情绪让我几乎做不出任何艺术作品。唯一坚持的下来的就是这份网络日记。这本来并不是艺术作品,而仅是个人日记,没想到,却被北京、上海、香港、比利时、德国、墨西哥、加拿大的多家媒体和机构报道、展览。

我想,我并没有任何立场和能力“代表”武汉,我只是作为一个普通的武汉人记录了一下自己在封城期间的情绪流动。之所以有这么多人传播它,也许是对我的感受产生了共情,也通过这些相似的、个人化的喜怒哀乐,让我们意识到人类在面对大灾难时是同一个群体——不管是武汉这个巨大的城市,还是这个小小的窗前的“我”,都能在一夜之间成为影响全世界的因素。因此,我面对的这一小片窗外风景,也是2020年整个世界的缩影——静止中充满了末日与救赎的博弈。在凝视窗外的日复一日中,我也深深感到,人类的行为远不及大自然的天气变化和季节转变有力量——我们应该停止自大。 

我的日记一点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能从那段被封锁的时光中走出来,在劫难之后更积极地生活。

 
                                  IATC香港国际演艺评论家协会网站刊登炭叹的文章

  IATC香港国际演艺评论家协会网站刊登炭叹的文章

 

作品展览现场,上海,武汉

BACF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BCAF青年100项目刊登炭叹专访

BACF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BCAF青年100项目刊登炭叹专访

 
比利时BRUZZ周刊刊登炭叹专访

比利时BRUZZ周刊刊登炭叹专访

 

加拿大Critical Stages学报刊登炭叹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