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TanBo组合的两个行为艺术影像作品《我们与艺术无关》、《艺术必须是轻松的;艺术家必须是轻松的》于广州的【小洲动态影像计划】第十二回:影观武汉——武汉影像艺术家群展上展出。就这两个作品,展览主办方“你我空间 (U&M Space)对炭叹进行了专访。
【小洲动态影像计划】第十二回:影观武汉——武汉影像艺术家群展
策展人:肖尧、尚季惟、邱涛
学术支持:袁晓舫、李巨川
项目策划:胡震、杨帆
设计执行:邱涛
展览时间:2016/04/17 – 2016/06/18
展览地点:广州市海珠区小洲人民礼堂
你我空间:无论是在《我们与艺术无关》还是在《艺术必须是轻松的,艺术家必须是轻松的》里,当你以一种自在轻松得就像日常生活一样的方式参与到艺术中时,旁人的驻足观看似乎又让这种轻松的行为变得并不常态与轻松,你觉得轻松的艺术和艺术家是需要被围观的吗?你觉得“轻松的艺术和艺术家”和“日常的生活和人”这两组概念一样吗?
炭叹:感谢你们认真思考了这个作品题目的意义!这个作品名字戏虐地篡改了著名行为艺术家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的《艺术必须是美丽的,艺术家必须是美丽的》,但跟她在那个作品中“强迫症”般地拼命梳头的状态相反,我们却穿着睡衣、轻松地在“艺术殿堂”里漫步;跟阿布拉莫维奇的观念异曲同工的是,她在用不美丽的行为反讽“艺术家必须是美丽的”,而我们也在用不轻松的行为反讽“艺术家必须是轻松的”。我想通过“故作轻松”的行为问问大家——在今天这个很多艺术家不用“自残”、随随便便就能拿出一些“艺术作品”的时代,艺术需要被抬到这么高的地位吗——即需要被围观吗?艺术家和日常生活中的人真的有多大的区别吗?你们的问题就是我的回答。
你我空间:你觉得有参与不了艺术的人吗?
炭叹:从理论上来说,没有参与不了的人,只有想不想参与的人。从实际上来说,还是有参与不了的人,因为目前的“艺术家”称号主要来源于“圈子文化”,如果没有能力进入这个“圈子”,即使有再惊世骇俗的作品,也不能像“艺术家”一样展示自己的作品。这也是我的这两个行为作品,以及囊括这两个作品的艺术项目“Venize双年展”想探讨的主要问题(“Venize双年展”是由TanBo在威尼斯双年展现场创作的一系列作品发展而成的一个“平行”的、类似“钓鱼网站”概念的自创双年展)。今天,当我们看到一个艺术家,看到一个“高大上”的双年展时,我们是否也应该想想其背后的机制,一个“普通人”如何成为艺术家,一个双年展如何选择艺术家?
你我空间:《Venize双年展》的重要道具面具,你在挑选它们时有什么特别的心思吗?面具上的表情以及特别的外型是你某些情感或想法的表达吗?
炭叹:这两个面具是威尼斯城市文化的符号,都是著名的戏剧角色面具,但一般是金色和彩色的。当时我们路过一家旅游纪念品商店,看到这两个面具时立刻产生了灵感,因为它们是一反常态的白色,本意是让顾客自己涂色——因此戴上这两个面具,我们就摇身一变为饰演“艺术家”的演员,但是我们的属性会由戴着“有色眼镜”的观众自己来判断。关于面具上的表情,并不代表任何情感,只是荒诞的存在。
你我空间:独特的面具似乎让《Venize双年展》系列作品拥有了一个符号,并且似乎会让人更容易记住这些作品,这是你创作时的意图吗?
炭叹:面具肯定是一种符号,就像上个问题的答案中说的。但是,创作时我并没有想这样是否会更容易让人记住——特别是在这两个行为作品的即兴创作过程中,我没有考虑太多观众的反应,观众的反应越千差万别,对我来说越成功。
你我空间:你怎么看待艺术作品的再次介入?
炭叹:杜尚在上世纪20年代就教会了人们“现成品”的概念,既然生活物品可以被当成现成品,艺术作品当然也可以。个人认为,当代艺术品的价值是由历史、政治及商业联结成的产业链决定的,现在我们看到的一个艺术品,可能过几年就成了一个奢侈品、商品、生活用品、乃至废品,因此它们不但蕴含着“艺术属性”,同时也有“物质属性”。我与其说是“介入”了他人的作品,不如说是发现了属于我的一些“现成品”——实际上我也并没有真的“介入”,在我离开现场后,并没有留下任何关于“我”的痕迹。即使是在《我们与艺术无关》中,看起来我“打扰”了那些艺术家们的表演,但我认为是他们自己首先走到了观众中间,而不是在一个剧场的舞台上。既然他们与观众共享一个公共空间,我作为一个买了票的“观众”,当然有权利在观众区做我想做的事。换作是我在表演,有观众来“捣乱”,我只会觉得我的作品产生了效应,而不会像当时那个男表演者一样认为“被干扰”。需要声明的是,我并不想破坏任何一位艺术家原有的作品,因此我在发表“ Venize双年展” 的一系列的作品时,把涉及到的各个艺术家及作品名字标注了出来。我只是希望以我的反应,与这些作品产生一些有趣的对话,我相信每个真正的艺术家都希望观众能跟他们的作品对话,而不是像游客一样走马观花。
你我空间:你怎么看待所谓的“官方”艺术家与“非官方”艺术家?你觉得两种艺术家之间的界限明显吗?
炭叹:在这两个作品的介绍里,我用“官方艺术家”这个词只是指被第56届威尼斯双年展真正邀请了的艺术家,以对比我的“游击队”式创作。实际上,虽然在艺术界没有真正的“官方”与“非官方”之分,但是还是有“段位”不同的艺术家——这就导致了有些艺术家能进世界三大双年展,有些却不行。需要思考的问题是这个“段位”是怎么形成的,是哪些人认定的,其实答案跟第二个问题差不多……非常感谢你们的这些精彩问题,每一题都切中要害!期待你们对TanBo的“介入”与“干扰”。